1. 首页 >
  2. 资讯列表 >
  3. 资讯详情

我的经验,我的历程

  2017-09-17 14:43 来源:吕剑

历年学员高分者甚众,但老师认为基础稍差、考过多次后付出艰苦努力才通过的学员更有借鉴意义。选登这学员的考后感言,是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自鸣得意,朴实的字里行间中凝聚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值得我们后来的每考生借鉴和深思。

    本文全文刊载到2013版笔试辅导讲义。

————————————————————————————————————

                           公元二零一二

                        吕   剑(2012网校学员)

 

标题有点托大,是因为这一年对本人来说,占据重要地位,算是自己的一个纪年,有点类似于公元一九九九,那年是我的高考年。

执业医师成绩一公布,看到QQ群里一片歌舞升平,喜报连连,相信颐恒网校的所有老师们的心情亦是非常激动。这两天特意去了网校留言板看看,很多学员都写下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有沉着稳定型,有激情奔放型,有涓涓细水型,当然也有短小精干型----就两字“感谢”。

在欢笑的背后,我看到了少部分学员的哀伤,除了安慰和鼓励,总觉得想和他们说点什么。正好网校的张老师前日联系我,委托我写点复习经验,当做是给网校里没能顺利通过的学员们一点帮助。原本不敢写,一来是怕写的不好,误导了别人;二来是怕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炫耀个人经历,落得个高调的帽子。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只要能给大家一点点微薄的帮助,也算是回报了网校所有老师们和曾经帮助过我的学员们。

按照惯例,简要的回顾自己的医考之路,就好比思甜之前得先忆苦一下。2004年,大学毕业进了一个小门诊部工作;因为是搞放射专业,所以当时关于临床执业医师的信息,对我就是空白,2006年听了同学的拉拢,第一次去感受医考,灰头土脸的回来了,2007年放弃;2008年闲来无事,又考了一次,惨败而归,2009年放弃;2010年,被同事拉去发动第三次进攻,败的不知所谓,成绩都没查,2011年放弃;2012年元旦,医务科通知我,必须得拿到证才能考中级职称了!囧……可能大家觉得我怎么什么政策都不懂,似乎对执业医师证一点不在乎?对!单位不要证,领导不懂证,自己还能混;没有压力,当然没有动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可是医考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话说2012年一月下旬,去了书店买书,遇到了人生一个重要的贵人—颐恒老师,当然他是笑眯眯的印在《历年考点解析》的封面上的,看了几天书,感觉不错,就报名网络全程班,接着报特训营,再报冲刺班,然后考试,最后成功了。

以上说了大堆,是想引起看这篇文章的学员们的共鸣,有了共鸣,知道咱也是败过三次的人,我们才能形成精神上的交流。

下面的一堆话,算是我这一年的学习经验,尽量争取简练一些,因人各异,甚至有一些是违背了颐恒老师的教导,我感觉很惶恐。

第一,信心。

谁都知道信心很重要,备战医考,跟着颐恒网校学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2月份我刚进优秀学员群,我也没信心,浙江齐大帅,出了几道题,我可是一题不会做,我当时觉得这家伙太坏了,可有人说他可是去年的420高分,咱就服了。幸运的是我认识了遵义教学白铁智,这兄弟鼓励了我,说只要认真学,肯定没问题,然后,信心在向我微笑ing…..

第二,掌握率。

掌握率不同于正确率,这里我有一个例子,很多同学都做过5000题,难度很大,我做的也吃力,刚开始计算正确率都吓着自己,60%不到,我不想自信心被打击,所以调整了策略,我换成计算“掌握率”:一道题,原本肯定会做,因为粗心标错了ABC,我算它对;一道题,熟悉的感觉,一时半会实在想不起来,翻一下书,点拨一下马上就会,算它对;一道题,从来没见过的知识点,研究半天眼看就要看到曙光了,瞄一下解析,马上恍然大悟,也算它对;当然,一道题,没见过,做错了,也想不出来,看了解析也是迷迷糊糊的,那就别算它对了;这种方式,最后一算“掌握率”,≥70%,这感觉对我很受益,既学到了东西,又能给自己信心,养成了做题追求掌握程度的习惯,包括我在北京特训营做题,偶尔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干嘛非跟自己的自信心过不去?89%的正确率,我为什么就不能换成90%的掌握率?当然,这种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严格提醒自己,到底有没有掌握,千万不要最后弄成欺骗自己的眼睛,自我陶醉,盲目拔高信心,不懂的题,被自己弄成了装懂。

第三,标准的计划表和严格落实。

网校公布过学习计划表,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时间进行调整。不管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格落实。十八大报告做得再好,也得下面去落实,不落实,这计划表就是一张纸,毫无意义。每天打开电脑前,先看一眼自己的计划表进行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这里强调一下,必须每天看一眼,可别落实了一个月,后面就随心所欲的乱学。学习计划表,当然也包括晨练,去过特训营的,都知道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做养生操的好处,请问有几个学员回来后一直坚持、雷打不动呢?反正我是每天坚持跑了,不给自己找理由,北京16天能跑,为什么回家就不跑?跑步锻炼身体,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毅力,养成做事严格规范的习惯。

第四,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这里说的环境,不一定要有多么宽敞明亮的空间,但必须要安静!试问你坐着看课件,旁边你家属嗑着瓜子看着电视唱着歌,你能静下心?学习之前,就得跟家属约法三章,大小家务事一概不做,人情世故一概不去,逛街唱歌一概不陪,不然你的临床表现就是—-多动症

第五,劳逸结合

我每天晚上7点开始学习,最晚学到12点,一般都是在11点左右,再多的知识也装不进脑子。一晚上2-3个课件,反对一晚上看4个以上,我们是人类,不是Computer。每周留出半天时间陪陪家人,考试固然重要,家庭关系可别丢了,还指望家属给你端茶倒水呢。我知道有的学员周末一整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跟唐僧打坐似的,哗哗的看了10多个课件,你问问他啥感觉?白听了!脑子一锅粥。

第六,课件和讲义的有机结合

有人把《综合笔试辅导辅导讲义》这本宝书,当成了查答案的工具,或者拿来做几道题。一年下来,这书兴许还能打个8折当成新的卖出去。《综合笔试辅导辅导讲义》是一切考点知识的源泉,所有老师们讲到的、没讲到的都在书上。三月份一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用药的题,答案的确是错的,多少人在答疑区问?多少人在群里问?书第619页 中间有一句话 :在我国庆大霉素的耐药发生率高,而且庆大霉素肾毒性大,故多选用阿米卡星替代。如果你跟我一样详细的看了书了,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说,一个晚上看2-3个课件为什么正好?我看完一个课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综合笔试辅导辅导讲义》,原原本本,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记住,是“读”,不是“看”。我知道有的人已经练出了一目十行的本事,别用在这里哦,亲。书看完后,就把讲义上的几道题做一下,第二天上午,找时间把讲义再看一看,上午没时间就下午看,看完讲义就得做《历年考点解析》,每个章节的题目有多有少,建议合理分配时间,争取当天做完。后期关于《5000题》,个人建议不要做的太早,我是把几乎所有课件全部听完,考点解析全部做完以后,才开始做《5000题》,尽量不要随意性太大,一会做考点解析,一会做《5000题》,容易乱,学习就是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先学扎马步,再学野马分鬃,考点解析到《5000题》走的就是这个过程,你得遵守学习规律。

第七,切忌闭门造车

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我用了三个“非常”来强调。2月初我刚进优秀学员群,没自信,也不敢吭声回答问题,怕人家笑我。后来想想大家都一样,都是来求学的,没有三六九等。得敢于发问,得敢于质疑,得敢于挑战。我跟特训营的室友李万勇、黄远志认识之后,我们三搞了个小QQ群,就用来互相沟通交流,我出一道有价值的题,他俩不会,我教了,他俩就欠我一分,时间一长,我们互相欠了很多分,这不就是拿了很多分么?咋国家发展还得改革开放呢,这学习也是一样,你坐在家里照镜子,你能知道自己是高富帅还是矮挫穷?多跟别人交流,既要当学生,也要当老师,我这一年下来,认识了很多同学,都是在互相沟通交流中得到进步的。学习要开放,要动态,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此乃其乐无穷也。

第八,善于纠错,纠自己的错,纠别人的错,纠课本上的错。

自己做错的题目,弄一套错题本。有人的错题本其实就是个账目本—5000题第100页第3题 C,密密麻麻的。请问后期你看到这个账目本,有没有兴趣去翻书一个一个的看?我的错题本挺厚,都是我纯手工打造,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的,偶尔有事去外地,啥也不带,就带着它,等于就是一本小册子书,看了很方便、醒目,效果挺好。

别人做错的题目,自己也要留个心眼,起码要知道自己会不会可能也会做错?不要一看别人错了,放个炮仗,事不关己。在特训营里,我给别人出题,别人错了,我就问他为什么这么考虑?自己是不是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课本上的错题,你有把握答案是错的,得留个心眼,做好标记。所以我建议明年学习的同学,也做一个错题本,必须是自己人工打造,并且敢于对网校课本上因为失误而答案印刷错误的题目发出质疑,集中统计起来,找个时间跟其他学员或者老师核对一下,效果肯定是翻番。

第九,必须重视《5000题》

《5000题》有难度,面市的时间也相对在后期。可是很多学员直到考完试,还有1/3没做完,有的甚至80%都是空的!冲刺班里的题目不少是《5000题》里的,可想《5000题》的含金量有多高?我在8月份去冲刺班之前就已经做完了一半以上,题目发下来再做一遍,就有了底气,90%左右的正确率,信心上来了,印象加深了,知识掌握了。个人建议《5000题》必须全部做完,而且还要复习1-2遍,后期拿出时间,反复看《5000题》,我弄了个YY语音,拉上几个学员,在家里定期对各大系统的《5000题》进行梳理,一题一题的核对,谁掌握的谁讲解,这就等于是大家面对面的讨论。

第十,相信颐恒网校,不要顾此失彼。

我知道有少数学员的手里,除了我们颐恒网校的资料,还有什么张博士、贺教授等等从别处弄来的东西。一天,某学员拿来一道别的培训班的题给我,矛盾就出来了,两家答案不一致,问我怎么办?我说你是少林寺的和尚就安心敲木鱼,别去惦记着武当派的打太极,小心走火入魔,做一件事就专心做,适当的看看人家的东西可以理解,问题是你没那么多精力同时学两家功夫,少林功夫强还是武当功夫棒?纠结死你!

最后给今年没能通过的和新来的学员再少说几句,再多眼睛看的酸,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败的莫名其妙。以为自己很认真,做了无用功都不知道。大家都一样,都是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的,不存在你智商高,我智商低,我们又不是颐恒老师,记忆力那么好,练就了过目不忘的绝活。只要坚持学了,坚持落实了,心无旁骛,别被自己吓倒,知识的掌握就是潜移默化的。遇到过不去的坎就找老师谈谈心,找不到老师,找几个朋友谈,QQ群也不是规定不许聊天。医考路的确很辛苦,说起来也就大半年时间。今年没拼过去,明年再来一次。只要坚持学习,肯定会有进步,总有一天会把这该死的医考给干掉!别不自信,这是自然规律,你想违背也违背不了。

好了,国际惯例,感谢颐恒老师,感谢网校,感谢自己。

 

                                                                                     2012-12-22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扫一扫,关注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