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资讯列表 >
  3. 资讯详情

高效变态学习小组

  2017-09-17 13:57 来源:特训学员林静雅

距离医考出成绩已经半个月了,但是我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依然没有平息。回想着准备考试期间每天笼罩的紧张和压力,最想感谢的还是当时一起奋战的战友们。

        我叫林静雅,2014年本科毕业,毕业后盲目的投入到一线临床工作中,整天被忙碌的工作压的喘不过气,不知道怎样平衡工作与学习,找不到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改不掉自己一贯拖延的坏习惯,最终导致2015年的医考惨败。当得知自己没有考过的时候,觉得像天塌了一样。我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决定全身心投入再战一年。然而口号总是振奋人心又充满激情,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却有太多的羁绊。20163月份,我着手准备学习,但是总觉得距离考试很遥远,学的仔细一点会对考试有帮助,每天学习时间短,进度慢,学了一章忘记上一章的内容,没有人讨论研究,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着自以为是的功。期间加上准备婚礼,直到5月末也没有学太多的内容。眼见着要进入6月,技能考试都要临近了,我慌了,觉得前几个月仿佛没学一样,我意识到这种学习方法是有弊端的。我开始学着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教的学习方式,要会听课,会记笔记,会温故而知新,慢慢的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我在东北分校的学习群里经常发言,被周宇霆同学"看中",邀请我加入他组织的学习小组,从此我们积极踊跃,相互扶持,共同鼓励的医考大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跟着李海燕老师的技能视频,反复练习,反复背诵,反复操作,技能考试顺利而又信心满满的通过了。我敢说,颐恒老师的技能课绝对是临床技能操作的一个标杆。如今我在临床一线,从来不会被技能操作难倒,反而总是胸有成竹的为别人示范。虽然技能考试结束已经7月份了,但是周围同事的备考氛围并不浓厚,不过我暗暗的告诉自己,不允许再一次的失败,我不能松懈一分一秒,我一定要利用起来我能用的时间来备考。好在我加入了一个满满正能量的团体。我们小组由13个人组成,都是东北分校里积极踊跃发言,基础知识较好,上进心强的同学,然而我们无一不是二战或经历过更多次的折磨,这更增加了我们对那个红本本的渴望。每天早晨我是被群里热烈的讨论和答题吵醒的,这让我从睁开眼睛那一刻就充满了无限的斗志,对床的眷恋直接烟消云散。群里有早晨4点起床的,有夜里3点睡得,有的时候早起的能跟晚睡的道一声晚安,这样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更加自律,更加充满激情。最幸运的是,我和群主周宇霆同学结成对子,每天有计划,每周有计划,每个月有计划,我在周宇霆的督促和鼓励下以极高的效率完成每一个任务,这让我踏实又自信。进入8月,我们已经把除了基础部分的课程全部学完,历年真题也跟着做了一遍,有的章节甚至看了二到三遍。但是我们仍旧忐忑,可能源自对失败的恐惧,可能源自自信心不足,我们一拍即合,报名北京特训营。我顶着压力,请了一周的假期,在8月中旬去了我们寄予全部希望的北京特训营,并且最终的结果告诉我们,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6天特训营是做题训练,刚到北京时我是对做题充满恐惧的,因为我害怕我不会。每天早610,外加晨练和军事化管理,特训营是艰苦的。但是我们却有幸一睹老师们的风采,郭老师的柔中有刚,王宇老师的坚韧不拔,海燕老师的干净利落,张亚敏老师的认真负责,还有颐恒老师一直的严格要求和坚强守候。题海加总结精讲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才发现知道自己的不足是多么重要又有意义的事。从特训营回来,我已经达到一种看到题就想做的状态,我制定了严格的"补漏"计划,按时完成。战友周宇霆形容当时的形式,是一个高速旋转的转盘,抓不住就会被甩出去,然而我不想被甩出去,并最终坚持了下来。考试前的模拟成绩让我可以不用忐忑的走进考场。考场上我发挥了我有的实力,最终以394分的成绩为我这段看起来灰暗实际上五彩斑斓的经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虽然394分在高手云集的颐恒网校算不上什么,但是我还是要感谢自从6月份直到考试没有一天休息,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克服了许多困难坚持到最后的自己。我要感谢照顾我、体谅我的家人。感谢老师们毫无保留的付出。含泪感谢一直鞭策我、鼓励我的战友周宇霆,和给予我良好氛围的高效变态学习小组。听老师的话不会错,结对子不会错。

                                                     

                                                                                       林静雅

20161220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扫一扫,关注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